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名作鉴赏中短篇小说

道德失范时期的价值迷茫

收录:2012-4-2  作者:马知遥  来源:《名作欣赏·文学鉴赏》2004年第3期  点击:1834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点击浏览马知遥专辑

而小龙几乎在同时也发现了这个秘密,在叙述小龙发现这秘密的时候,作者是这样组织语言,“这两份照片之间的关联他一眼就看出来了,三天前,当那个男人的脸从彩扩机里出来时,他吃惊得差点叫出声来。”同样是对同样一个秘密的发现,父子俩的表现截然不同,这是不同人物对待事态的不同表现。小龙在此事上的惊讶和父亲的惊讶应该实质相同,但表现得绝对不一样。从老孙头那里我们看到了一个长者的沉着,而从小龙“差一点叫出声来”看,儿子毕竟年轻。

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表述方式的把握,极大地使“发现”更贴近人物本身,更真实可信了。这应该是属于作者对叙述视角的独特发现,当视角确定后,我们对于人物的性格和可能事件都有了可以具体可感的空间。

2“悬念”让叙述异彩纷呈

我以为,小说中的节奏常常受控于“伏笔”和“悬念”,伏笔悬念的设置无形中对于叙述有了一种控制。《茄子》中第一个伏笔出现在第六段,老孙头无意间翻看洗好的照片时有这么一段心理独白:“他们应该是两口子,老孙自言自语道,一对快走到尽头还硬撑着的夫妻。”第七段有一段也是看照片的感慨:“但看了几张后,老孙发现这只是一个假象,两对夫妻之间的关系有些微妙。”可以说作者连设两处伏笔,也因此留下悬念——这些照片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事件?真的如老头想的那样,照片上的人家夫妻关系并不好吗?

在两层悬念后,第八段,作者陡然使得悬念提升,如果说前面的悬念属于老孙头的揣测,那么这后来的悬念可谓发现——他“惊诧”是因为有一个秘密摆在眼前。至此,小说的叙述节奏突然加快,是因为这个悬念的力量催动了读者和文中老孙头的兴奋点:照片——个人隐私——道德败坏。

第九段悬念几乎再次提升。因为老孙头发现中年姓穆的男人正脚踏两条船,除此外“老孙突然意识到这个男人就是那个与那年轻女孩合影的男人,但显然那份没人来取的照片不是他拿来冲印的,否则他应该会顺便把它们取走”。显然老孙头没有将悬念说破,但很明显年轻姑娘不知情是老孙头的又一大发现。但是不是这样的?这是老孙头的疑问也是作者设置的又一悬念,让叙述的节奏更快。

接着是小龙的出场,小龙出场的前四段,可以说使得刚刚加快的叙述缓慢下来,好像那些“悬念”都突然消失了,一切和过去一样恢复了正常的叙述。生活好像也恢复正常了。可紧接着的是小龙也发现了照片的秘密,他发现照片秘密的方法是来自于对中年男人笑的感觉,“和那个女孩在一起时的笑是甜蜜的由衷的,似乎还有点羞涩,而在那组照片里,他也笑,但笑得中规中矩,是那种为了笑而做出来的笑。”而且小龙更注意到了那个女孩的表情:“她的头挨着男人的肩膀,面对镜头的眼睛里透出一种绝望。”如果说,父亲老孙头更多的是关注事件本身的隐秘和某种善良的偷窥,那么儿子则更多的是怀着某种英雄救美的私心和豪迈。至此,读者看到了一份秘密让两个人同时发现,而双方又相互隐瞒时的复杂心态。这时我们会明显地感觉阅读的兴趣在增强,节奏也因为悬念的逐步提升加快起来——父子俩会怎样对待这个秘密?他们该怎么处理?年轻姑娘的命运怎样?小龙会不会和年轻姑娘成就一段佳话?许多疑问会在这一段里不断产生。而后故事正是沿着父子俩如何给姓费的年轻姑娘打电话如何告之真相进行的。

道德失范时期的价值迷茫 共有6页,您还有4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页次:2/6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精彩鉴赏专题
名作鉴赏
名师点评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