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名作鉴赏散文纪实

宗璞《丁香结》

收录:2011-9-7  作者:蓝天  来源:当代中国文学名作鉴赏辞典  点击:11716
赞一个 赞 1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点击浏览蓝天专辑
一直没有萌发写散文的念头。可以这样说,她是在对于人的一生中永远解不开的结有了更深的体会与顿悟之后,才忽然在一次春雨里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再联想到古人“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这才找到了这篇散文的构思。古人的“丁香结”只是在孕育这篇散文的过程中启发了她,提供了一个契机,而体验与思想是她自己的。因此,这是一篇“言志”的好散文。从这里可以看出,文化既可以是包袱,它压缩生命的感悟,但也可以是一个启示,就看作家怎样处理了。在接受这种启示的时候,作家的想象能力是很重要的,宗璞在这点上很有优势。“丁香结”这个概念不仅加强了作家的观察能力,而且,她由此想到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并且把这个意思引申向作家所一向关注的社会现实: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结,是解不完的。然而,宗璞是现代作家,她并不要像古代作家那样一味赞颂作为“愁品”的丁香所象征的愁怨,她不必要渲染忧愁,她有现代人的洒脱:“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送黎遄》是一篇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的散文,宗旨是提倡青年不忘天下忧乐,投一分力量来减忧增乐。这篇散文的力量来自作家的厚积薄发。作家对于社会,尤其对于青年是很了解的,诚如作家所说,送行是生活中的常事,而且所送大都为青年,但她却只选了这样一件送行的事来写,这说明她选材的严格。这篇散文正面赞扬奔赴基层去开拓事业的青年,其反面是批评对他的误解和责难,其含义是很深的,而境界是很高的。在“出国热到了白炽化”的背景上,在小市民们的不理解的责难和误解声中,宗璞写了这样一位青年,他抱有为国家兴盛做一点事的热望,远远离开京华而去穷乡僻壤。这样高昂的调子,但却相当真挚,很有道理,因此它不是高调。(蓝天)

首页 上一页 [1] [2] [3] 尾页  页次:3/3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精彩鉴赏专题
名作鉴赏
名师点评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