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钦吉斯·艾特玛托夫(1928—)苏联吉尔吉斯作家,同时用吉尔吉斯文和俄文写作。童年时祖母讲述的美丽的神话、传说、故事哺育了未来的作家。从小与俄罗斯邻居相处,在俄罗斯学校读书使艾特玛托夫熟练掌握俄语。父亲早年在江布尔市做工,后来成了尔分吉斯第一代苏共党员,担任过高级领导职务。1937年父亲惨遭镇压。故乡舍克尔村以古老的传统接待了蒙受不白之冤的寡妇孤儿,给他们多方面的照顾,卫国战争爆发艾特玛托夫被迫辍学,年仅14岁就担起村苏维埃秘书的重担。多年工作以后又继续学习,1953年毕业于吉尔吉斯农学院。
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写过不少短篇、中篇小说和特写,如《阿希姆》(1953)、《面对面》(1957)等。1958年发表描写吉尔吉斯大草原生活的中篇小说《查密利推》。这部优美的爱的赞歌使他在国内外一举成名,连同《我的包着红头巾的小白杨》(1961)、《骆驼眼》(1962)、《第一应教师》(1962)等中篇小说,组成了一部歌颂爱情、友谊和献身精神的小说集《草原和群山的故事》(1962),于1963年获列宁奖金。此后陆续发丧《母亲—大地》(1963)、《别了,古里萨雷!》(1966)。1970年发表中篇小说《白轮船》后,在创作手法上有显著更新。短篇小说《花狗崖》(1977)、长篇小说《一日长千百年》(1980)、《断头台》(1986)等采用神话、传说、科幻与现实交融的手法,加深作者对人类命运的哲理思考,同时提出尖锐的现实问题,引起广大读者关注。作品译成90多种文学。艾特玛托夫的创作以其浓郁的生活气息、浪漫主义的激清、严峻的哲理思考赢得读者,而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抒情色彩使他在世界文坛上独树一帜。
内容概要
《白轮船》作者称它为仿童话。主人公是一个没有姓名的7岁男孩。他有两个故事,一个是他自己的,另一个是外公讲的。男孩的父母亲离了婚,母亲在城里当工人,有了新家和子女,父亲在伊塞克库尔湖上的轮船上工作,也有新家和子女。男孩非常想念父亲,常常幻想自己能变成人鱼,游到伊塞克库尔湖中,等父亲的白轮船经过时,爬上船与父亲相会。他和外公一起住在湖边的一个护林所里,护林员阿洛斯古尔是他的姨父。这是一个专横霸道的土皇帝。他因为妻子不育而百般折磨毒打她,还因此无情剥削虐待岳父莫蒙老人。男孩没有伙伴,他的朋友是一具倍数很大的军用望远镜(外公的奖品)和刚从流动商店买来的一只书包,可是为了这二件宝,他和外公受了多少苦啊!当男孩在卡拉乌尔山顶从望远镜里瞭望周围的美丽景色,幻想着与父亲见面的幸福时,往往忘记了他该照管的牛,而牛这时却自由自在地嚼着外婆晒在院子里的衣物,外婆不是亲的,少不了一顿臭骂。
最大的不幸是买了新书包后,男孩被送到5公里外山那边的学校去读书,莫蒙老头为了准时送接外孙不断受到阿洛斯古尔的训斥。到伙天土皇帝在外面吃喝阮乐欠下的债该偿还了,他就违法私砍百年大树。一天莫蒙帮他从山上运原木下来,冒着生命危险,搞得筋疲力竭,赶到一条溪边时已经很晚,莫拳心痛外孙,不顾一切地扔下原木,骑马赶去接男孩。等他们回到家,赶上阿洛斯占尔又兽性大发,痛打妻子,他见到莫蒙就大吼大叫,”现在这儿不需要你,我把你从护林所解雇了。你滚吧,要到哪儿就到哪儿!”男孩气得透不过气来,拚命跑开,到他心爱的石头——”坦克”、”狼”、”马鞍”、”躺着的骆驼”旁边伤心地嚎啕大哭起来。等他平静后抬起头忽然看到对岸水边站着三只鹿。为首的一只是胸部发达强壮的公鹿,中间一只无角的幼鹿,后面一只是头上长着精细多枝的角、腰部发达的白色母鹿,十分美丽,完全象外公讲的长角鹿母一样。难道外公的故事真的变成现实了?故事是这样的:在很古很古以前,在宽阔、寒冷的爱耐塞河边住着一个吉尔吉斯民族。当他们为自己的老首领送葬的时候,一大帮敌军,出其不意地把深陷在悲痛里的吉尔吉斯人围困在宿营地,以突然袭击方式把手无寸铁的吉尔吉斯人挨个儿杀死,为的是没有人能记得这一暴行。一场灾难过去后,两个淘气孩子从森林里回来,发现整个民族被消灭了,帐篷燃烧着,他们失去了一切亲人,也面临着生命危险。长角鹿母的一对双生子被人打死,它决定收养这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就把他们从敌人手中救出来带走,一直带到伊塞克库尔。长角鹿母一直保护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