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名作鉴赏诗词曲赋[专题]李群玉诗歌

李群玉《书院二小松》

收录:2008-6-14  作者:李元洛  来源:www.ilf.cn  点击:1568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点击浏览李群玉诗歌专题、或者李元洛专辑

一双幽色出凡尘, 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 琴声长伴读书人。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或将苍松联想为飞龙,或赋贞松以比君子,这类诗篇数量不少。而李群玉的这首诗,却别开生面,是其中富于独创性而颇具情味的一首。

第一句是运用绝句中“明起”的手法,从题目的本意说起,不旁逸斜出而直入本题。句中的“一双”,点明题目中的“二小松”。这一句,有如我国国画中的写意画,着重在表现两株小松的神韵。诗人用“幽色”的虚摹以引起人们的想象,以“出凡尘”极言它们的风神超迈,不同凡俗。如果说这一句是意笔,或者说虚写,那么,第二句就是工笔,是实写。“数粒秋烟”,以“秋烟”比况小松初生的稚嫩而翠绿的针叶,这种比喻是十分新颖而传神的,前人似乎没有这样用过;而以“粒”这样的量词来状写秋烟,新奇别致,也是李群玉的创笔,和李贺的“远望齐州九点烟”的“点”字、有同一机杼之妙。张揖《广雅》:“松多节皮,极粗厚,远望如龙鳞。”诗中的“二尺鳞”,一方面如实形容松树的外表,其中的“二尺”又照应前面的“数粒”,切定题目,不浮不泛,点明并非巨松而是“小松”。首二句,诗人扣紧题目中的“二小松”着笔,写来情味丰盈,以下就要将“二小松”置于“书院”的典型环境中来点染了。

在诗人们的笔下,松树有远离尘俗的天籁,如储光羲《石子松》诗的“冬春无异色,朝暮有清风”,如顾况《千松岭》诗的“终日吟天风,有时天籁止。问渠何旨意,恐落凡人耳”。“从此静窗闻细韵”,李群玉诗的第三句可能从前人诗句中得到过启发,但又别开生面。庭院里的两株小松,自然不会松涛澎湃,天籁高吟,而只能细韵轻送了。“细韵”一词,在小松的外表、神韵之外,又写出它特有的声音,仍然紧扣题旨,而且和“静窗”动静对照,交相映发。“琴声长伴读书人”,结句的“琴声”紧承第三句的“细韵”,并且将它具象化。“长伴读书人”,既充分地抒发了诗人对小松爱怜、赞美的情感,同时也不着痕迹地补足了题目中的“书院”二字。这样,四句诗脉络一贯,句连意圆,构成了一个新颖而和谐的艺术整体。

松树是诗歌中经常歌咏的题材,容易写得落套,而此诗却能翻出新意,别具情味,这就有赖于诗人独到的感受和写新绘异的艺术功力了。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李群玉《书院二小松》》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李群玉《书院二小松》》点赞!
靓图美文
形神凝个性笔意夺天工——汪家珍的《移居图》
形神凝个性笔…
《灿烂的星河》:不负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
《灿烂的星河…
西班牙式美语——观《西班牙女佣》
西班牙式美语…
《博士爱上的算式》——美丽心灵的温暖阳光
《博士爱上的…
《老男孩》的复仇计划
《老男孩》的…
《长崎漫步曲》:天使般艺伎的赞歌
《长崎漫步曲…
精彩鉴赏专题
名作鉴赏
名师点评专辑